探索五运六气的古老智慧

源于《黄帝内经》的气象医学理论,揭示天地人和谐之道

探索理论

理论概述

何谓五运六气?

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气象医学理论,源于《黄帝内经》,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"五运"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气象变化,"六气"指风、热、火、湿、燥、寒六种气候特征。

该理论将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相结合,通过分析每年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,预测气象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,为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。

五运六气理论体现了"天人相应"的整体观,强调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,是中医"治未病"思想的重要实践工具。

黄帝内经六气圆图

五运详解

木运

特性与影响

木运主生发,对应春季,具有生长、升发的特性。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,不及则燥气盛行。

健康影响

  • 肝气易受影响
  • 易出现头晕、目眩症状
  • 筋骨关节问题
火运

特性与影响

火运主长养,对应夏季,具有炎热、向上的特性。火运太过则暑气流行,不及则寒气盛行。

健康影响

  • 心气易受影响
  • 易出现发热、心烦症状
  • 心血管问题
土运

特性与影响

土运主化育,对应长夏,具有生化、承载的特性。土运太过则湿气流行,不及则风气盛行。

健康影响

  • 脾气易受影响
  • 易出现腹胀、泄泻症状
  • 消化系统问题
金运

特性与影响

金运主收敛,对应秋季,具有清肃、收敛的特性。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,不及则热气盛行。

健康影响

  • 肺气易受影响
  • 易出现咳嗽、气喘症状
  • 呼吸道问题
水运

特性与影响

水运主封藏,对应冬季,具有寒凉、滋润的特性。水运太过则寒气流行,不及则湿气盛行。

健康影响

  • 肾气易受影响
  • 易出现腰膝酸软症状
  • 泌尿生殖系统问题

六气详解

厥阴风木

主气初之气,大寒至春分(1月下旬至3月下旬)。风气盛行,万物始生,易致肝气不舒。

少阴君火

主气二之气,春分至小满(3月下旬至5月下旬)。温热之气渐盛,易致心火亢盛。

少阳相火

主气三之气,小满至大暑(5月下旬至7月下旬)。暑热之气旺盛,易致三焦湿热。

太阴湿土

主气四之气,大暑至秋分(7月下旬至9月下旬)。湿气盛行,易致脾失健运。

阳明燥金

主气五之气,秋分至小雪(9月下旬至11月下旬)。燥气盛行,易致肺失清肃。

太阳寒水

主气终之气,小雪至大寒(11月下旬至1月下旬)。寒气盛行,易致肾阳不足。

五运六气计算器

查询特定年份的五运六气

2023年五运六气分析

岁运(中运): 火运不及

司天之气: 阳明燥金

在泉之气: 少阴君火

气候特点: 全年偏燥,夏季气温偏低,秋季燥气明显

健康提示: 注意肺系疾病和皮肤问题,秋季加强滋阴润燥